网站首页 最新消息 易学研究 应用策划 典型案例 万年历
国际易经风水策划研究院,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专家介绍
易学授课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城市建设风水策划
企业兴旺风水策划
地产楼盘风水策划
家居门店风水策划
择吉日咨询
投资咨询
起名咨询
八字算命
企业顾问
个人顾问
  会员服务
会员制度
会员申请
  吉祥物
吉祥物 行吉化凶
样品规格   联系
  风水画
风水画 旺财旺福
样品规格   联系
  神  符
神符 消灾解难
事宜   联系
  修练 养生
气功
道术
易医
冥想
食疗
精气神
  催眠朮教程
1
2
3
 
  易学研究
 
浅探“太极思维观”
 
凌志轩
     《周易·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世界上第一个登上航天飞船的华人王赣骏博士带着太极图臂章飞向太空,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成功,开国之初,也曾决定以太极图为国徽。现在南韩的国旗国徽是太极图,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机徽,美国著名的贝尔研究所所徽,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会徽都采用太极图。
      中国乃至东方称为太极文化……。
      太极,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穷毕业精力去探索。

一、宇宙起源于奇点
      唐朝孔颖达认为:“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北宋张载说:“一物而两体者,太极之谓欤!”“一物两体者,气也。……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其究一而已。”
      王安石则进一步认为:“太极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者。”
      南宋杨万里则把太极看成阴、阳未分的元气,认为太极与阴、阳合二为一。
      明清的王夫之又从实体与属性相统一的角度解释太极,他认为太极是元气,即阴、阳浑沦未分之气,并提出”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是太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太极与阴阳是体用关系,两者互相包涵。阴、阳又为太极图所固有,但太极又非孤立于阴、阳之上,正因为如此,太极才能由它自身演化出万物。
      现代许多易学家对太极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众多学说中,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学说的论述中对太极的含义说得更为清晰: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它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并由“奇点”分化发展出宇宙万物。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宇宙之间,在空间、时间和时空上都存在着泛对称性。凡是泛对称的对立部位的物质组成、重演程度、感应程度等等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另方面,在潜信息上,子系统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从古今学者对太极的解释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个“奇点”亦即“太极”孕育分化发展出来的,而这万事万物又同时包含着“太极”的自身缩影。
      二、“太极”是由虚实、动静、聚散等矛盾构成的统一体。“太极”与万事万物的关系是体与用,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
      三、“太极”即气,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也就是宇宙万物一聚一散,相互转换的源点。

二、理解和运用太极
      既然世界上万事万物都起源于“太极”且在万事万物中又同时包含着“太极”,于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必将是统存于全息统一运动场中。因此,我们就可以循着这个有规律的“太极场”揭开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
      时间上:白天黑夜之间有“太极”,春夏秋冬季节上有“太极”。
      空间上:地域之间有“太极”、东西南北方向上有“太极”……
      时空上:阴、阳有“太极”,生死有“太极”……
      于是时间、空间、时空……又组成相互交织的“太极”……
      因此,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风马牛不相及的无序事物,本质上却运行在“太极”为起源的聚散有序循环之中。
      这就构成了以“太极”为核心的自然大规律。
      老子《道德经》曰:“天下万事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王弼《老子注》云:“凡有皆始于无,故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这是“有”与“无”之间的“太极”。
      《庄子、大宗师》的“入于不死不生”的悟彻解脱感,是他理解了生与死的“太极”。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描述事物发展形态的“太极”中和状态;哲学界“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是“太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我国的中医学是根据阴、阳、“太极”;表里、虚实、寒热及人体器官的“太极”治病。
      气功则是根据人体器官的“太极”、人体呼吸道气场的“太极”与大自然气磁场的“太极”感应发动。
      风水学是依据人们生存的自然空间环境及人体自身气场的感应,亦即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太极”总结的学说。
      中国易经八卦的推演原理,是根据人体自身的生命周期以及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太极”来推论人的生死祸福。
      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1940年中国的刘子华根据银河系、太阳系各星体的方位上的“太极”,推算出太阳系有第十颗行星,叫“木王星”轰动了世界天文界。
      17世纪,莱布尼兹从阴、阳(正、负)的“太极”,采用二进制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综上可知,因为太极是生命万物起止原点,因此,理解和运用“太极”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本。
三、以太极思维解析宇宙万物
符号图式
《天地否》            《地天泰》
(图为太极相互转化的模式)
      《天地否》与《地天泰》是一组太极卦,世界一切事物均由二卦的极点互相转化,以至无穷。

      [太极思维万物联想]
      1.埃及金字塔是古人(或前一世文明人)按照太极原理建造。
      2.百慕大三角海域是地球阴阳太极地域,也即是太极图上阴阳鱼的二个黑白点。
      3.最具天才的人往往带有神经质:“白痴”中亦有惊世天才,最上乘的四柱八字与最下贱的四柱八字有惊人的相似。润下格出生在船上与出生在火炉旁;炎上格出生在北方和出生在南方,命运差别很大。因为他们都是处于聪明与愚蠢,好与坏,贵与贱,水与火,南与北的太极边缘。
      4.先进与落后互为太极转化,古代中国文明发达,清朝以后逐渐落后,今后我们又必将转化再领先进。
      5.周易学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但至文化革命期间为衰绝之地,进入了盛与衰的太极,83年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兴旺。
      6.随着新科技发展,探测微观世界的仪器不断更新,必将发现人脑,肚脐,心脏……等器官,存在太极图象缩影。
      7.死里回生的人,经历了生与死的太极,阴、阳之间的太极,能感知常人不知的信息(临界信息)。
      8.南北方互为太极,南辕北辙也可以到达目的地。
      9.宇宙万物处处有太极,所以易学家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四、太极思维观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对太极思维观的变化原则的一个总阐述。
      在此,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作一比较。
      当代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即辩验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正统的基本哲学观点,我们当无可置疑。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哲学原理及其学说,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有二个基本原理:其一是世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统一规律;其二是世界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
      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易经研究,特别是对太极图说,太极思维观的剖析、研判。再结合当代马克思的哲学原理,进行一一分析、比较、对照,竟发现,它们之间是完全吻合。
      要论其中的差异,只能是语言阐述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世界的存在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论大小,不管远近,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割,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性。”《唯物辩验法》。
      在这方面,还有具体解释:“唯物辩验法认为,从巨大的宇宙天体到微小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联系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验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见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而在中国易经上的太极思维观,却对上述观点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天人合一。”
      何谓“天人合一”?在这里,“天”是泛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人”当然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说,人类在自己的社会活动中,要与自己生存的自然界(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互为制约的。所以,人(人类)天(自然界)必须紧密地联成一体,我们的古贤先哲便用其最综合概括的语言,称之为“天人合一”。
      (二)对立统一规律
      当代辩验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验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提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的源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又内在统一;于是这种斗争性和统一性的相互联结,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并且解释道:“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简言之,既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矛盾。”《唯物辩证法》
      而在中国《易经》上,以一个太极图及“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句话,完全概括涵盖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甚至更广泛。
      世界上万事万物皆由一阳(正面)一阴(反面)所构成,并且阴阳互根,互为依存,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合一。
      所谓矛盾的对立性,矛盾的统一性,不就是“阴阳对立,阴阳合一”吗?

五、以易经的阴阳观,正确对待中西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据易经的太极思维观,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确立发展起来的。
      在我们的东方文化学说中,其实质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块。正如由乾隆皇帝亲自御点,纪晓岚亲自主编的《四库全书》的总目提要中所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易》的内容是推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基本如此。也就是两极(阴、阳)为两头组成。且阴阳互相制约。以中正、中和、中庸为阴阳平衡,正如朱熹《语录》里说:“吉凶是两头,悔吝在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这句话的现代含义是:“事物内部存在着两极,但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统一,互相转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阴一阳,并且阴阳概念在随时随处都连结在一起的,不可随意分割,否则就会成了反向。
      正如:自然界中,数学上的正数与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虚数和实数;物理上的正电、负电;正极、负极;物质与反物质;东方与西方;中医与西医;上下;左右;高低;前后……这些都由正反面所组合,且互根互存的。
      又例如:在社会学中,君臣、父子、夫妇、男女……古人把这些对立统一体,组合起来,又用易经的阳为刚,为实;阴为柔,为虚的含义。把其中的阳突出为纲(纲相似于刚,即现代人所说的刚强)。并且进一步强调互相之间的对立统一原则,即君(阳)臣(阴)组成社会上的君臣关系(阴阳组合),以阳(君)为纲,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应该遵循"君明臣忠",即国君要英明,臣子才能忠诚。这其中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能分割的。近代人却把这种辩验统一关系,人为地分割开来,认为一切以君说了算,“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其实这是不对的,是一种误解。又如“夫唱妇随”、“妻敬夫爱”、“父慈子孝”……都为同一理。
      近代人常常骂孔老夫子,尤其是女性,骂他是“封建老头子”,搞性别歧视。究其原因就在于《论语》上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里的‘女子’一词,其实就是一个阴阳组合,女为阴,子为阳,组合起来应该是“未成年的男女小孩子”,并不是泛指所有女性同胞,今人误解一个阴阳词组,竟使我们的孔老先生遭到全世界的女性辱骂,其实冤枉也!
      不仅如此,今人对中国的所有传统文化的理解,如果背离易经的阴阳原则,随便分割其中涵意,都会产生误差。

[  ]
      美国一位著名作家菲茨基格德所说:“测验一个人智力是否上乘,只要看他的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身行事。”
      目前学术界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
      笔者认为,自然界有自然规律,社会上有社会规律,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就象一个辩验统一体,是互相制约,互为联系的,自有它本身的固有规律。
      我们不要希望东风压倒西风,也不要期待西风压倒东风,这个客观世界的现实,应该是东风西风的相互补充制约,东西方文化的完美合璧。
      当前,在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上,有些学者对西方文化给东方文明的猛烈冲击,看成是既成现实且必然取代的事,并且拍手叫好,甚至有人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让“封建残余文化”(他们把传统文化简单抽象为封建文化)摧枯拉腐,全盘西化。
      另有一些学者,看到随改革开放,经济潮流的全球化,中华文化的被淹没,感到忧心如焚,在各方奔走,呐喊着“抢救传统文化”、“挽救民族文化的遗产、文物”,甚至大声疾喊:“愿化杜鹃啼泣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们还是认真正确对待祖国传统文化,不必过分排斥,动不动以“封建残余”“伪科学”看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有美国作家提出的那种胸襟,“要能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这样才能正确评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者是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国当代著名易学专家)
 
 

 
 
 
国际易经风水策划研究院@版权所有@Since:2006
网址:WWW.yjfschyjy.COM
邮箱:gjyxchyjy@163.COM